近日,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教育部)公示了國賽總決賽最終獲獎名單,我校推薦的國際項目榮獲國賽主賽道銅獎2項,職教賽道優勝獎(入圍總決賽獎)1項。此外,在早前結束的第六屆浙江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校榮獲銀獎2項、銅獎2項。我校創業學院蟬聯省賽“優秀組織獎”。


今年“互聯網+”大賽獲獎項目為:藝術學院留學生校友朱雅青團隊項目“Leading manufacturer of laser cast instrument”(指導老師:胡佳瑩等)榮獲國賽主賽道國際參賽項目銅獎、藝術學院留學校友李詩怡團隊項目“AI-based anti-fall monitoring system”(指導老師:謝凌云等)榮獲國賽主賽道國際參賽項目銅獎、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在校生鄭啟團隊項目“Acam——基于AI算法的智慧養老家居系統”榮獲國賽職教賽道優勝獎(入圍總決賽獎)(指導老師:謝凌云等);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在校生鄒文君團隊項目“君意文化——播撒網紅、助民增收”獲得省賽青年紅色助夢之旅賽道商業組銀獎(指導老師:趙芮等)、樹蘭國際醫學院留學生校友陳菁菁團隊項目“Joint epidemic prevention ——Micro public welfare”獲得省賽主賽道國際參賽項目銀獎(指導老師:齊桂香等)、現代服務業學院在校生潘宏超團隊項目“汛曦益平臺——中國基層社區治理先行者”獲得省賽青年紅色助夢之旅賽道公益組銅獎(指導老師:龔德平等)、家揚書院在校生何霽團隊項目“辰辰啟慧中心——自閉癥兒童康復陪伴專家”獲得省賽青年紅色助夢之旅賽道公益組銅獎(指導老師:馮函秋等)。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為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成為覆蓋面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盛會,更成為各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第六屆大賽由教育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12個部委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從6月啟動到12月全國總決賽公示,歷時半年。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團隊、631萬名大學生參賽,其中包括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全球知名高校。大賽實現了“更國際、更教育、更全面、更創新、更中國”的辦賽目標,呈現出“人數多、名校多、類型多、實效多、亮點多、崗位多”等特點,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國內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創新創業賽事。
我校始終將“互聯網+”大賽作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落地轉化的重要載體。今年自大賽啟動以來,學校黨委副書記、創業學院院長王軍多次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大賽省級決賽期間還親臨賽場為參賽學生加油鼓勁。學校圍繞早謀劃、早啟動、早動員、早遴選、早培育“五早”原則,通過組織“互聯網+”校賽、開展“線上+線下”培訓、講座、重點項目培育、復盤等方式,扎實做好各項備賽工作,雙創競賽參訓師生達1600+人次。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各二級學院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組織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共有390個創新創業項目,4328名在校生及校友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達全校人數的27.05%,參賽項目數同比增長4%,參賽人數同比增長4.8%,創歷年參賽項目數和參賽人數之最。經過自主報名、院賽推薦、校級初賽、復賽、決賽,校賽共評出特等獎2名、一等獎3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9名;優秀指導教師38人;最佳組織獎10個。最終,我校共有24個項目進入省級復賽。省級決賽期間,根據大賽組委會“充分結合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與浙江省作為數字經濟大省的優勢”要求,創業學院首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評審,充分融合協同云路演與賽事系統,結合互聯網+大賽比賽場景,布置從選手轉場等待開始到身份驗證,再到路演、答辯、專家評審、評分公式的云賽場,讓評委與選手通過屏幕實時互動,圓滿完成省賽組織工作。創業學院再次蟬聯省賽“優秀組織獎”,更是對我校賽事組織工作和取得成效的巨大肯定。今年國賽的項目復評與復活機制更是讓我校國際賽道和職教賽道項目大放異彩,最終取得這兩個賽道國賽銅獎和優勝獎的歷史性突破。
我校將以“互聯網+”大賽取得新突破為契機,進一步持續推動更加全面化、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形成協同育人的雙創教育改革生態新格局,激勵廣大青年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錘煉意志品質,開拓國際視野,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努力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
(消息來源:學生發展與服務處(團委)
)